日清公司在發明方便面后,便積極向國外發展。1963年先與韓國三養食品合作,1968年再與臺灣的國際食品公司合作推出雞湯口味的生力面。最初的生力面因為沿用日本配方,在臺灣銷路并不好。在調整過調味與面條的口感之后,成為臺灣的暢銷產品,顧客多半買回家當宵夜食用,或者是加蛋煮食。曾有一段時期,
方便面面餅
“生力面”幾乎成為這類產品的代名詞。然而由于經營不善,生力面最后黯然退出市場。截至2005年,過去的國際食品公司僅剩一家生力面店在高雄市新興區繼續營業,但早已退出方便面市場。
雖然方便面在亞洲頗受好評,1960年代末期在美國卻無法順利打開市場。因為一般美國人沒有燒開水的習慣,而且家中的餐具也以餐盤為主。為了讓不習慣用碗的民族消費方便面,日清公司發明以發泡聚苯乙烯為容器的杯面,于1971年在日本上市,售價為100日圓(0.25美元),為當時袋裝方便面售價的三倍以上。
杯面試賣期間在球場與賽馬場等地點銷售,因價格過高而不受歡迎,最后只能在某些必須夜間值勤的單位例如消防隊與日本自衛隊販賣。為求打開市場,安藤百福在東京鬧區與三越百貨公司合作促銷,創下四個鐘頭賣出兩萬份的紀錄,才奠定日本人接受杯面的基礎。由于杯面走高價路線,所以配料包括冷凍干燥法制成的干燥蝦,同時也改以叉子作為餐具。東京街頭促銷讓杯面在關東得以立足。1972年二月日本發生赤軍連挾持人質與警察對抗的淺間山莊事件。由于警察吃杯面果腹的鏡頭上了電視現場轉播,杯面因此一炮而紅。